“拜讀陳景河董事長給集團公司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信后,作為一線科技工作者,我們倍受鼓舞,為能夠融入紫金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工作而深感榮幸。”多銅技術中心副主任黃一東說,“我們一定更加專心地做好科研技術工作,弘揚紫金科技理念和創新文化,積極投身集團公司國際化發展當中去。”
習近平總書記5月29日在給袁隆平、鐘南山、葉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中指出,“希望全國科技工作者弘揚優良傳統,堅定創新自信,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勇于攀登科技高峰”。5月30日,集團公司陳景河董事長在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給集團公司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信中強調,“習總書記對新時期科技創新發展工作的新要求,也為紫金礦業廣大科技工作者獻身建設科技強國、服務紫金跨越發展指明了方向;公司當前正處于加快國際化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公司科技實力正處于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能夠把握機遇,正視挑戰,做砥礪前行的奮斗者,讓科技為支撐公司跨越發展、實現公司高技術效益型特大國際礦業集團目標創造更大價值。”
科技創新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多寶山銅業自2016年全資收購以來,高度重視科學技術研究工作,秉承“科技創造紫金”和“普遍科學原理與客觀實際良好結合”的紫金文化理念,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主要的科技創新成果有:
1.為減少多寶山銅礦露天開采廢石剝離量,對多寶山銅(鉬)礦露天采場總體邊坡角進行了優化和穩定性分析,通過該措施的研究和應用,將露采總體邊坡角從42°-44°提高至44°-48.6°,減少了廢石剝離量約2億噸,節約采礦成本約46億元。
2.在尾礦庫建設方面,因地制宜的提出了“尾礦庫-排土場-露采場”連(聯)同共建的創新性技術方案,開展了多寶山尾礦庫壩體利用廢石筑壩與排土場共建的關鍵技術研究論證,通過該項目的研究及應用,不僅增強了尾礦庫壩安全,還節省用地約500公頃,并在廢石運輸、尾礦輸送等方面減少成本約5億元。尾礦庫的創新性技術方案獲得了設計單位和研究單位的高度認可和采納,屬國內首創。
3.由于銅鉬的可浮性相近,在銅鉬分離方面,一直以來是選礦界的技術難題,尤其是在黃藥體系下直接進行銅鉬分離存在藥劑選擇性差、脫藥難度大、硫化鈉用量大、銅難抑制等技術難題。通過不斷的實驗研究和技術攻關,我們成功突破了這個選礦難題, 2019年4月,通過采用銅鉬礦黃藥體系下直接浮選分離工藝,成功打通工藝流程,自投入生產應用以來,累計鉬金屬產量2161噸,經濟創收達2.32億元。
4.針對每年5、6月份的融雪季,生產用水對選礦生產指標造成較大的波動影響問題, 2018年多寶山銅礦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論證,通過各水質對選礦指標的影響分析,提出“硫化鈉處理水質技術”。完成成果轉化以來,不僅解決了每年季節性選礦指標波動大的技術難題,提高了選礦廠生產指標,還大幅度提升了經濟價值,尾礦銅品位從異常水質時的0.060%降低了0.016%(絕對值),每年從尾礦中多回收銅金屬量約288噸,每年新增利潤約1350萬元。
5. 2020年以來,面對疫情影響和銅金屬價格的大幅下跌嚴峻經濟形勢,多寶山銅業克服經營困難與壓力,通過多措并舉實現了降本增效,特別是重視通過科技創新來降本增效,重點加強了提高鉬、金回收率的技術研究攻關。通過反復的試驗與驗證,采用Y89作為金捕收劑,回收率提高了約6%,采用機油作為鉬捕收劑,提高鉬金屬回收率約5%。投入工業應用調試后,每年可增加回收金金屬約158千克,鉬金屬約170噸,創造經濟價值約8700萬元。
多寶山銅業通過科技創新,在為企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和提升市場競爭力的同時,實現了資源的綜合利用,對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作用顯著。通過科技創新這一核心競爭力,為企業的高效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使企業充滿了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科技的創新永無止境,多寶山銅業人必將繼續拼搏,強化科技創新措施,朝著更高的目標與指標奮進。
據悉,多寶山銅業自2017年以來,通過科技創新,獲得了眾多的科技創新成果。其中,獲得中國黃金協會科技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獲得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科技獎“一等獎”1項;申報專利17項(其中: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11項),截至目前已授權6項,8項軟件著作權。同時,多寶山銅業還與黑河市共同建立了黑河市選礦專家工作站,企業也將利用這一平臺,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生產技術與經濟指標,在區域內起到引領帶頭作用,擴大在行業的影響力。
黑公網安備 23112102000016號